热门搜索:软件下载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

首页教程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更新时间:2023-02-17 16:59:52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生产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敢养活六七个孩子。如果他们感觉不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敢生养吗?”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1)

其实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的时候人们幸福不幸福,过来人最有发言权,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还大有人在,关于生育率其实和幸福指数没有多大关系。生孩子多就是幸福,少就是不幸,那非洲人肯定比北欧人幸福多了。认为当年那种生存状态很幸福,这种观点奇葩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2)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一个生产小队就六七个小村庄八九十户人家,到1970年合计一百多户四五百口人,那时没有计划生育之说,更无避孕套少生不生的想法,但是实际上却不是想生多少就能生多少的,而是多少都有,想尽办法一个也不生的有之,最终只生了一个的有之,生了两三个四五个的也有之,广广多,但生七八个的,都不多,不是家家户户每一家每一户都生了七八个孩子的……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3)

六七十年代,生五六孩子,之所以能养活,得益当集体生产队,当天孩子出报到生产队,就能从生产队按人头多分一份口粮。这是事实。那个年代,生产队分粮按人七劳三,以按人分为主,小孩一出生,就可分得一个人的口粮,生了小孩儿多一份儿人头口粮,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一对夫夫妻养育5,6个孩子不是难事,相比较不比一般生活的差,生产队按人分粮食,按人划分自留地,物资都是按人分的。那时粮食不够吃,农村是按人头分配,我们村不管大人小孩每个270斤毛粮,多生个孩子暂时就可以不挨饿,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4)

其次就是没有避孕措施和相关避孕经验,大家都生,生不出来的反倒会被笑话。那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那时候生孩子就和现在去打胎一样多。一个村民时年三十六岁,生了六个孩子。那时候还是有传宗接代何多子多福的想法,加上不懂避孕,怀了就生,生了就养,吃差一点,穿破一点,有钱读点书,没钱去看牛,不怕草里饿死蛇。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5)

有的地方确实行,有的大队集体经济搞得很好,社员酒足饭饱还分钱。但大多数地方不行,说到底是缺能人,集体经济除了挂面坊,粉坊,豆腐坊,馒头坊,油坊就没别的了,个别村有染坊。那时孩子普遍皮实,很少有感冒发烧之类的,有也就阿司匹林一包。我上学时一二年级收费两毛,三年级两毛九,四年级第一次收杂费三毛五,姊妹四个上的起。常年吃地瓜煎饼,玉米尽够喝粥,白面是药,谁不舒服才有机会,也仅是煮点谷札汤发发汗,老人最苦过年也捞不着吃白面饺子,饺子馅也是随时的青菜。之所以孩子多也能拉扯大,主要是吃的差,但能吃饱。穿的差,但能避寒。住的差,炕能取暖。各方面花的少,孩子皮实,也就是适应了那时的条件。

那时就是吃糠咽菜只要能吃饱就可以,人们穷富均等,思想单纯,也没有像现在互相攀比的心,没有什么高的*。上学不管从家到学校有多远,没有一家接送孩子的。一家养五六个孩子较普遍。不管怎么说,都熬过来了!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6)

那时候的孩子,只要养活就行,再说了,那时候也没啥措施,有了就生,没有计划生育一说。生产队时代都是四五个七八兄弟姐妹,那时吃饱穿暖就行,没有攀比心理,左邻右舍其乐融融,有事大家互相帮助,长大娶媳妇有一栋小平房心满意足了,猪鸡鸭自养自给。

生产队时人们也没有什么奢望。 能想什么?能干什么?除了出工,能贴补家用的就是拔草、积肥、拾柴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二十年,任何棱角都磨完了,随波逐流。。。自己是农民,孩子大多数注定也是修理地球,投胎很重要,父母是非农业户口,孩子生下来就高农民一等。

按人头分配是什么意思,因为过得幸福”(7)

以前缺乏避孕措施,真的以为以前的人想生吗?很多六零后和七零后都有被送人和收养的经历。 以前生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只负责养大,教育都是看个人自己表现的。现在的孩子,生很容易,育,真的很难。自己活的并不如意,没有必要多生几个孩子跟自己一块享受这苦难生活。幸福=知足,说现在不如6,70年代幸福,压力大的都是45-60岁的人吧!中年人不论什么年代都有压力,那时他们父母的压力他们感觉不到。年少不知愁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