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软件下载

怎样关闭优酷青少年提醒(防堵疏导亟待完善)

首页教程怎样关闭优酷青少年提醒更新时间:2023-03-16 18:36:51

本报记者 张靖超 李静 北京报道

2021年6月1日与往年的国际儿童节有所不同的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在这一天实行。其中增设的网络保护专章备受各大互联网公司关注。

其中内容包括网信办等部门要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应当在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等规定。

对于各大互联网公司而言,青少年模式是防沉迷、防不良信息的主要手段。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3月起,国内主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开始试点上线“青少年模式”,通过内容、使用时段、时长等方面的特殊设计,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目前,多数平台会在用户首次进入APP时进行弹窗提示。

但是,记者发现各互联网公司在青少年模式下的呈现内容、解锁机制等方面的表现则良莠不齐。如微信,记者通过发送短信重置密码的方式即可关闭青少年模式;而有的APP则在青少年模式中,只呈现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对于课外需要、且有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内容则一概予以屏蔽,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争议。

三大方面限制

促使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青少年模式的主要推动原因便是关于使用成瘾性、诱导消费等方面争议,尤其是在手机网民越发低龄化的背景之下,来自教育、民间的呼声越发高涨。

据5月28日,央视“第一时间”栏目披露的一起案件,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未成年人刘某多次使用父母银行卡打赏主播近160万元,刘某父母将平台诉至法院请求退款。经调解,平台返还近160万元全部打赏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去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9.2%;10岁及以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78%;首次触网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10岁之间。

《报告》还显示,手机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设备,在受访的未成年人群体中,63.6%的未成年人有自己可以上网的手机。

2021年5月28日下午,记者测试打开虎牙、斗鱼、B站、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以及微信等APP,其中部分APP会在打开时跳出提醒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的弹窗。而且设置时,多个APP也在青少年保护模式页面说明,在该模式下,每日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每日晚间至第二天早上的时段内禁止使用。

同时,大多数APP是要求用户设置二级子密码用于解锁青少年保护模式。

当记者在试图绕开二级子密码解锁青少年模式,即点击忘记密码时,绝大多数APP要求用身份证等实名认证的证件资料进行申诉,或者发送相关申诉材料至指定邮箱。

而在青少年保护模式下,各互联网平台在内容、使用时长以及消费方面均做出了限制。

以快手和抖音为例。在快手首页左侧菜单栏固定体现,进入该模式后,青少年使用快手无法开启直播和浏览同城页面,也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现等行为。用户开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提前设置的独立密码。

抖音的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无法观看直播,可观看的内容主要为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而推荐的“动漫影视”“科学探险”“艺术美育”“国学诗词”“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视频。

部分措施形同虚设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记者采用卸载APP,重新安装后再打开APP,便可绕开许多APP的青少年保护模式的限制。这对于无须登录就能打开并能使用绝大部分服务的APP来说,百试不爽。在记者进行测试10余个APP中,仅抖音等极少数APP因要求用户使用本机号码登录而对卸载重装的方式免疫,而对于优酷等无须登录也可观看视频内容的平台,卸载重装可轻易避开青少年模式的限制。

此外,记者在5月28日下午发现,在打开微信的青少年模式下,在“支付”页面,仍有微粒贷、Q币充值等选项可打开。此外,在记者关闭青少年模式时,若点击忘记密码,则可以通过发送验证码至本机来重置微信密码,进而解锁关闭青少年模式。

记者就上述现象向优酷、腾讯等公司联系采访。其中,优酷方面在5月28日下午表示暂不便回应。腾讯方面则表示:“我们很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微信将积极承担起保护和引导青少年的社会责任。2020年10月,微信平台结合自身产品生态特点,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开启后,家长能够设置视频号、小游戏、公众号、小程序等产品的开放范围,提高青少年的保护力度。随着视频号的功能完善和更新,微信青少年模式也同步覆盖视频号新能力,如青少年无法使用直播打赏等功能。近期,我们在原有保护体系的基础上,升级了青少年模式,用户更新到最新版微信,主动打开视频号,可根据弹窗提示开启‘青少年模式’,目前该功能正在灰度测试。其后,青少年模式下的支付保护功能也进行了升级,在青少年模式下,Q币充值、微粒贷、财付通、信用卡等功能将不可使用。未来,我们将会不断完善对青少年的各项保护措施,并持续对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推进视频号青少年内容池的建设,以及探索更多青少年保护功能,与家长共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上网生活。”

在发稿时,记者发现在青少年模式下,已无前文提及的Q币充值、微粒贷等选项。但使用者依然可通过发送验证码至本机的方式重置微信密码,进而关闭青少年模式。

青少年保护如何不形式主义

针对“卸载重装”等方式即可绕开青少年模式的问题,有业内专家指出,需要互联网平台出台更加缜密的措施防范疏漏。

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这与近年来各类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模式不同有关。“一些早期的产品是不需要用户通过微信、QQ或者本机号码登录就可以使用的,例如长视频网站,它们的竞争优势在内容的丰富度和版权方面,其商业模式曾经也以广告为主,只要用户打开视频观看,广告即可触达,对登录的要求并不高。随着将来内容付费、会员模式的推广,以及青少年模式的进一步完善,相信这一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而后来崛起的短视频,优势在于个性化推送,需要针对用户的喜好来推送相应的内容、商品、服务,因此要享受这种个性化的推送服务,用户必须登录。而在青少年模式的场景下,一些短视频APP就能通过发现上次未关闭该模式的用户登录,进而避免‘卸载重装’等方式的疏漏。”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在青少年模式下,大部分互联网平台都关闭了消费功能,一些平台则只推送与学习相关的内容。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彭伶认可互联网平台从内容、使用时长、消费三个方面进行限制,但同时也指出,部分互联网平台的“一刀切”做法也值得商榷。

“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是存在精神放松需求的,特别是在繁忙的课业结束后,如果互联网向他们呈现的内容也只有学习,不仅单调,而且也无法满足正常的精神需求,因此平台也应该适度丰富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此外,我们也应该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所以需要引导他们适度地消费,这就要求适度地开放消费功能,例如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商品和服务,并且在家长、平台等各方的监督下,在消费金额方面设置一定的上限等,以防止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等行为的发生。”彭伶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已经是当前乃至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也应提倡适度地参与到其中,而一刀切般的围堵与隔离,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未成年人没有参与感,与互联网渐行渐远。”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