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软件下载

微信群聊截图(0版)

首页教程微信群聊截图更新时间:2023-05-14 21:10:56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可哪有那么多智者?何况,造谣者也在与时俱进,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微信群聊截图,0版(1)

没有网络的时代,造谣主要是靠熟人间的口口相传。

“今天王村老李家媳妇偷汉子被抓住脱光衣服吊在树下打”。

“听说昨天市三中有个孩子跳楼,原因是早恋被老师批评几句后想不通”。

这是造谣1.0版,没有文字、没有图片、更没有视频,加上没有网络的助力,所以传播速度极慢、传播范围极小。

那个时代,谣言很少,危害性也极小。

造谣2.0版,是伴随着网络而诞生的,也叫网络谣言。开始是限于文字,后来发明了“有图有真相”。再到后来,光有图不行了,还要“无视频不真相”。

再再后来,造谣者觉得网民也不好骗了,开始写小作文,那叫一个身临其境、那叫一个设身处地,看完后无不拍案而起:怎么能有如此操蛋之人,一定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小作文中的坏蛋彻底社死。

造谣者在与时俱进,网民也没有原地踏步。小作文看多了,网民的心眼也多了,大家都相互提醒“让子弹飞一会”。这让造谣者不得不挖空心思出新招。

于是,就有了造谣3.0版。即编造微信聊天记录,一个微信群,几十几百人,有名有姓有头像,甲乙丙丁、张三李四,七嘴八舌、你来我往、有问有答。这与大家平时聊天的情景不能说是一模一样,那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

造谣3.0版,由于太过真实,简直让人防不胜防。舆论的汪洋大海瞬间袭来,直接社死当事方,不,是直接淹死当事方。

第一个差点被淹死的,是“中国电科”。

初一看,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微信群;再一看,这还是一个真实的微信群。

微信群聊截图,0版(2)

微信群聊截图,0版(3)

微信群聊截图,0版(4)

微信群聊截图,0版(5)

看着那一串整齐的“ 1,坐等人事,要走一起走”,你不想相信都很艰难。

“绝对实锤了,兄弟们,干他”。

于是,一群自以为火眼金睛的网民瞬间化身正义之神,要挽救爆料者于水火,要主持人间公道。

这次微信群造谣,不仅差点淹死中国电科,更是让“万恶”的加班制度被爆锤。

由于造谣太过逼真,并直接触动了社会痛点,引发了“加班狗”的极度共情,结果一个职工痛骂领导后潇洒辞职的英雄事迹,迅速演变为一个社会公共事件。不仅网民群情激愤,连许多大媒体都赤膊上阵,对加班陋习的各种批判。

一个真实的陈志龙,一个虚假的聊天记录,就这样搅动了中国的舆论风雨,直到警方发布通报证实为造谣后,依然有不少人在为陈志龙叫屈,还在把他当作英雄,认为他以一己之力揭开了中国加班恶习的盖子。

第二个差点被淹死的,是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

微信群聊截图,0版(6)

依然是一个真实到无法让人怀疑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真实到甚至有人在群里撤回了消息。

可结果是,这依然是一条谣言。好在这次谣言内容没有中国电科那个恶劣,传播和发酵时间也比较短。然后,南昌23中也迅速进行了辟谣。

微信群聊截图,0版(7)

这里,我们不想去深究造谣者的真实用意,但他们的目的显然达到了,不仅狠狠地黑了相关部门,更恶劣的是制造了社会撕裂,贩卖了社会焦虑,欺骗了善良的网民。

如果说网民上当受骗,因为善良而出面声援,尚可理解的话。

那么,一堆堆的各级媒体,在没有经过任何核实、采访的情况下,各种文章、评论铺天盖地发出来,是不是该好好说道说道呢?

而正是在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些谣言才得以登堂入室,华丽转身变为“真相”,并成功激起民怒民怨。是不是该狠狠追责呢?

造谣虽然可怕,但相比起来,那些浓眉大眼的主流媒体参与传谣才更加可怕,其社会危害性也更大。大伙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
软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