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软件下载

喜马拉雅收听量排名(南都首发报告揭秘未来发展路径)

首页教程喜马拉雅收听量排名更新时间:2023-05-18 01:51:18

喜马拉雅收听量排名,南都首发报告揭秘未来发展路径(1)

微信图片_20191202150456.jpg

5G时代来了,机构媒体如何在音频上发力?12月2日,作为2019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第二个重磅活动——2019南都“声势”大会在广州举行,活动发布《2019机构媒体音频发展现状与路径探索报告》,分析海量行业实践案例,预测机构媒体音频发展路径。据了解,这是2019年全国首个关于探索机构媒体音频发展的智库报告。

喜马拉雅收听量排名,南都首发报告揭秘未来发展路径(2)

南都音频作为机构媒体中首批抢占“音频蓝海”的排头兵,在过去的一年里,对音频产品有着深入的探索与实践。《2019机构媒体发展现状与路径探索报告》由南方都市报牵头,联合喜马拉雅旗下的喜马研究院以及头部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共同对2019年10月之前机构媒体在喜马拉雅FM以及天猫精灵上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归纳。此外,结合国内多家机构媒体音频生产实践,对机构媒体音频化发展未来进行了大胆探索。

喜马拉雅机构媒体影响力排名,CCTV《朗读者》第一、南方都市报第二

机构媒体经营声音主播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2019“声势”大会上,南方都市报融媒体编辑部副主任、南都音频项目组课题牵头人伍静妍首先介绍了与喜马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喜马拉雅机构媒体收听量TOP10榜单。其中CCTV《朗读者》收听量最高,南方都市报排名第二。

伍静妍表示:“机构媒体的音频节目有着巨大的能量”。截至2019年10月,喜马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喜马拉雅FM全站用户每月累计收听媒体机构的节目时长为1,306,531,662.5个小时。

机构媒体音频发展“百花齐放” 但也遭遇“转型”困境

“2019年,机构媒体的音频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势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伍静妍在会上介绍,南都音频课题组结合对机构媒体音频内容生产者的深度调研,找出了目前制约机构媒体音频发展的几个首要问题:其一,缺乏专业新媒体技术人才。其二,原采编团队转型积极性不高。其三,缺少专业的设备和专门的经费投入。其四,对相关新媒体领域的培训力度不够。第五是,机构缺少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最后一个也是难点和痛点,音频产品变现困难。

《报告》提出的这些共性问题就需要机构媒体决策者思考,如何把音频化“转型”上升到媒体机构的战略层面,有了更高层的意志之后,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机构媒体发展音频事业“进门容易入门难”

谈到机构媒体发展音频事业,伍静妍用一句话:“进门容易入门难”。机构媒体的音频化发展对于传统的采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打造一档音频栏目需要有更多的创意和特色,而不是简单的“文字音频化”。

伍静妍提到,“首先,要发挥机构媒体拥有成熟采编团队的优势,在打造内容上凸显专业性。第二,培养复合型的音频技术人才。一个优秀的音频编辑,对文字的要求更高,对技术的要求也同样更高。第三,培养采编团队的的产品思维,把每档音频节目都当做一款产品来看待,从前期策划、内容执行、分发传播以及产品变现每一个环节都要深思熟虑。”

伍静妍举例,《南都·粤海湾区财富3分钟》作为南都智库转型的拳头音频产品,已经制作了超过80期,两位主播在录制之前往往要阅读几万字的资料,才去搭建整个节目内容的框架。从最开始有点生硬的“拿稿对话”,到后面脱稿侃侃而谈,制作版本因应用户的需求迭代了好几次。

音频技术和音频平台的发展为传统媒体的创新带来新的灵感

“机构媒体的音频化发展,绝对不是将报纸上、网络上发表的文章‘读出来’,这样只要有一个软件就可以实现了。”伍静妍在介绍机构媒体音频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机构媒体的优势在于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但是传统的纸媒等传播媒介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5G来临,音频技术和音频平台的发展为传统媒体的创新带来了新的灵感。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高质量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全领域的内容资源是突出优势,一个成功的音频产品就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用音频产品思维重新整合配置,输出音频产品。而日益壮大的音频平台、智能音箱,已经聚拢了一大批音频领域的用户。南都借音频产品出海,在这些新平台,往往遇到了新用户。

音频未来怎么玩?机构媒体音频化发展的5个趋势

《2019机构媒体发展现状与路径探索报告》的其中一个亮点在于,报告通过对头部音频平台与智能音箱的大数据分析,对机构媒体未来的音频化发展方向做出了五个大胆预测。伍静妍结合案例,分享了未来机构媒体音频发展的五个方向:一是,5G助推下,音频收听从单一场景向全场景转变;二是,机构媒体音频“去新闻化”,重品牌IP;三是,音频成为媒体转型新方向,政务类音频节目崛起;四是,探寻包括付费节目在内的商业化之路的时候,与音频平台也将就“媒体经纪人”这个角色的定位,有进一步的共建共享。第五是,网络音频将更加注重版权,监管更加严格。

在这五个预测中,对于机构媒体音频产品目前付费与免费问题给出更多的思考。未来机构媒体的音频内容矩阵可能会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免费内容侧重新闻属性、付费内容侧重知识精品。具体来说,就是新闻类内容更加专业,将机构媒体的优势类领域的内容包装得更加适配音频平台,比如:新闻资讯类、评论类和访谈类。付费内容将注重用户获取知识的体验,比如健康类和财经类等。

目前南方都市报的优质内容原创,就借音频智库产品《南都·湾区财富3分钟》为切入点,开始打造付费社群产品——湾姐朋友圈。该产品立足于报社王牌栏目,以首席记者、编辑为主打人物推出的高端会员群,更好地服务大湾区高净值人群。

伍静妍表示,在音频平台方看来,机构媒体在音频领域变现,实际上是用一个综合路径来规划,而不是固守“付费”的独木桥。比如,主流的音频平台方认为,媒体更擅长驱动的资源,实际上是B端的产业链,比如广告。媒体品牌能够吸引到一些可以对C端更加友好的IP来做付费。机构媒体相对音频平台方,有了新的角色——媒体经纪人。主流的音频平台方目前都有一个相近的观点:媒体经纪人或将成为机构媒体新的变现方式。

谈及未来,伍静妍也表示:“南都音频课题组未来将会在更多音频垂直细分领域深入研究,为更多的机构媒体提供智库参考,同时也为整个音频领域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都市报音频项目组出品

课题牵头人:伍静妍

研究员/撰稿:伍静妍 尹佳林

数据合作:喜马研究院、天猫精灵

制图:林军明

,
软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