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软件下载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

首页教程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更新时间:2023-05-25 00:48:27
04 关于社区的差别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1)

对于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soul>积目>探探

一、soul

社区对于soul而言,是最核心的功能业务,通过什么方式能营造出属于soul用户的树洞和精神园地,这是soul一直在追求和强调的,来看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1)找准目标用户群

在早期投放广告时,集中在知乎、豆瓣这两大相对文艺范儿、年轻的社区,所制作的广告文案因地制宜,符合对应社区的文化,也符合产品冠以始终的调性——“跟随灵魂找到你”,以情感化方式向用户传达,与之共情,吸引到的用户也是认可这个价值,期望能在此尽情分享喜怒哀乐,分享那些在朋友圈不敢发的内容,甚至是能找到自己的soulmate。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2)

上图为soul投放至豆瓣的广告

2)精细化运营

通过合理的运营手段促使用户生产出高质量的UGC内容和活跃用户氛围,提高社区用户活跃度和黏性:

  • 通过运营后台监测和筛选短时间内传播热度高的优质帖子进行人工手动置顶;
  • 如果是更大面积传播的内容,在人工筛查后,会对其所属用户发出“优质内容推荐”的邀请,用户通过官方授权邀请后即可获得更多流量的曝光和资源扶持;
  • 周期性发布官方话题活动(大部分用户都深谙流量之道,通过蹭热度的方式能最快获得,快速响应官方话题的活动以及日常发布带热门tag标签的动态争取曝光量,背后都是长期教育后的成果)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3)

图①为soul官方助手发布的活动页;图②,③,④为对应tag标签的话题详情页

3)AI大数据匹配算法分发内容

有别于微博以推荐头部KOL为主,soul则是彻底贯彻了“个人内容分享社区”的定位,通过合理的数据分发模式让用户的内容分发更加平等和有效,就像品牌slogan“跟随灵魂找到你”说的那样,soul也是这么做的,用户在“广场”中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人,这就是soul打造的“人格分析 AI”匹配算法的魅力之处。

4)推行官方孵化计划,鼓励用户持续创作优质内容

2019年11月25日启动了“SSR”孵化计划(Super Soul Real),旨在鼓励用户创造更多优质内容,对在某一类垂直领域有持续创作的用户进行扶持,打造用户分层中的头部KOL,扶持奖励包括流量、资源扶持、专人运营和数据分析支持以及现金奖励等。

其主要目的是为丰富社区内容形态,布局六大垂直领域的内容生产,以更大化、更全面满足不同兴趣分层的用户。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4)

上图为“SSR”计划中六大垂直领域及包含的内容

5)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以符合并稳定产品整体调性

通过组建内容审核团队严格把控内容质量,将机审无法判定的内容(异常)进行24小时人工审核,保证内容合规性。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在机器识别度不是特别精准的情况下,用户的帖子没有能够及时发出,对于重UGC内容社区的产品而言导致的坏体验是致命的,用户发布的内容在短时间之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曝光获得点击量(阅读)和反馈(点赞和评论),错过了内容曝光点,很快会沉没在海底,极大打击用户创作的*和信心。

特别是在春节疫情高峰期间,实际体验下来,涉及图片、音视频类的帖子审核速度明显过慢(即使是发布普通的风光照),让人不禁怀疑系统到底有没有针对内容中的图像、视频和音频语音进行机器判别,亦或是高峰期发帖量大,机器处理速度慢,判断准确率低,内容积压在审核队列中导致人工审核不及时、周期长,且产品本身没有提供帖子发布状态,即使是审核不通过用户也不能及时获悉状态和原因。

不过对于内容如此严格把控的程度有迹可循:

2019年4月到6月期间,国家网信办启动了对即时通信工具内容的专项整治,因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淫秽色情内容被分别采取了约谈、下架、关停等不同程度的惩罚,涉及陌生人社交玩法的许多平台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soul也不例外,在下架后的两个月时间内部开始排查所有可能的风险,并制定了严格的内容审核和监控方案,在增大了对内容的把控力度同时,也影响了部分用户体验。

在去年八九月份重新上架后,进行大范围推广拉新,由于注册用户量激增,内容平均质量下降,随之而来导致一些老用户流失,普遍觉得“不像以前的soul了”,这无疑是给社区的内容运营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1)减少明显网图倾向、无意义内容(主要表现为虚荣心作祟,博关注之类的内容)、“莫名其妙”的热门内容;(例如腿照,女生在soul发布此类内容是很受男生喜欢的,点赞量会莫名的多,其他用户会效仿,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认真创作内容的用户会失望)

(特别说明:
以下案例中用户所发布的图片为该用户发布时所呈现的原始效果,本人并无做二次打码处理。但为了保护相关人员,在头像、名称及部分文案上做了特殊处理,以保证在该平台上无法通过搜索方式找到,避免对其造成*扰或伤害。

*以下图片仅作为产品案例分析使用,如果给您带来不便,请联系我删除,感谢您的理解。)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5)

图①:

属于“莫名其妙”的热门内容中的一种,分析发布的图片和文案都很难明白其中点赞的数量为何能达到300 ,照片原图无露脸,与该用户沟通后确认也并非是墙上所展出的画引发了观众共鸣,最后猜测可能是该用户的关注人数多导致。

图②:

属于“无意义内容”范畴,热门主要原因分析:JK元素及露腿。

在体验App的前期,能经常看到“露腿”、“展示身材”相关的热门内容,其主要特点是用户不需要露出面部信息就可以吸引到很多点击量(可排除是用户偏好的原因,体验过程中并无对相关类型的标签话题、动态进行关注或点赞评论的行为数据)

图③以及下图②③④:

也属于“无意义内容”范畴,通过明显带有引诱性质的图片或文案在短时间之间就能获取大量的关注和点击,即使是下图④中的自拍图片被原用户“马”的面目全非。(2分钟之内就能达到23个赞)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6)

上图①:

则是一种典型代表,一句简单“撩”人的话和一张能表明自己是女性用户的图片,就能吸引接近900个用户点赞,伴随而来的基本是“私信”轰炸,聊天icon上徽标99 的情况是大多数soul的女性用户或多或少都能遇到的,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为之。

为什么强调只要是能表明自己是女性用户的图片就能吸引到关注呢?

有一位男性用户分享过一次经历,在发布了一张小概率会被误认为是女生的照片后,他收到了一些男性用户的私聊消息,截图如下,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留到最后来分析。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7)

(※前提:该男性用户动态中有明确能证明性别的照片;而以上聊天记录中可以很明显了解到,部分男性主动并不能证明是对你了解后产生了兴趣,而仅仅是因为你是稀缺的“女性”)

2)加强推荐算法准确和精细度,需要对用户进行更多更细维度的分层,目的是减少不同层级之间用户的交流,互存但不互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用户觉得“soul好像变了”的主要原因;

3)加强“不感兴趣”功能的体验,分析用户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对用户不感兴趣的原因进行本质溯源,主要是图片的内容、文字、风格、标签、话题还是作者本身的原因,如果仅仅根据系统给内容打的标签为准,很容易存在和用户主观感受大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可通过减少和控制相关标签的样本量,再对用户后续的行为进行偏好判断以及校准;

引导用户对机器进行训练,使其更懂用户,加强推荐或“不感兴趣”功能的普及,普及则要求该功能在交互上具有易用、清晰明了和准确等性质。


二、探探

由于探探近期社区模块有大更新,下面会简单列出前后版本进行对比分析: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8)

改版前:

探探在改版前除了匹配及聊天功能,还有个“朋友圈”功能,功能范围如名,与微信朋友圈大致相同,支持评论和点赞匹配成功的好友动态。

比较小的区别就是特意强调了动态“私密评论”功能,这一做法是为了降低用户的戒备心,意指“只有对方可见”,评论后顺带会将评论内容及概要或图片转发到对方聊天窗口,这点与微信不同,探探则更希望最终的流程还是回到即时聊天这个闭环上,提高双方交流意愿。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9)

图①②为改版前的探探“朋友圈”;图③为聊天窗口界面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10)

改版后:

改版后的更新点如下:

  • 新增“附近”模块:可以查看附近的人推荐的动态(也可以理解为“附近的朋友圈”)
  • 新增“个人主页”模块:可以通过用户的个人主页了解该用户发布过的动态,粉丝、关注和获赞数量等信息
  • 新增“ 关注”模块:除了可以查看匹配成功的好友动态之外,单向关注其他用户也可以跟踪其动态消息,如果双方互关也可以达成匹配关系进行对话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11)

图①为改版后探探的“关注”页;图②为用户个人主页;图③为“附近”页

改版后增强了社区属性,新增的“附近”模块和“关注”功能也增加了用户间触点的路径和细分场景,能促进用户生产内容的*,增大个人动态曝光量和延长了用户使用时间。不过前期内容质量参次不齐,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推荐机制比较随机,匹配算法有待加强和优化,向用户偏好的匹配度方向进行推荐。

另外更新后有一个比较奇葩的问题,原本版本中强调的“私密评论”变成了公开评论内容,且不支持删除,迭代功能前后逻辑互相违背。


三、积目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12)

积目社区主要分为四个小模块,分别有:

  • 关注:展示已“关注”用户的动态内容(包含自己)
  • 推荐:展示“系统推荐”的用户动态内容
  • 好友:展示“双向匹配成功”好友的动态内容
  • 地区:可任意切换地区,展示不同地区推荐的用户动态内容

积目社区推荐的内容尺度包容性明显更大、更“开放”,会有许多擦边球倾向的内容上热门推荐(比如露骨的文案、过于暴露的图片和带有暗示可能的拍照姿势),可能会吸引大胆前卫、思想开放、敢秀的年轻用户群体,但也更容易面临监管可能,且不是一个可持续、良性循环的内容社区。

在分析积目是怎么形成如今产品调性之前,我们先了解下积目创始人蔡狄的创业历程:

  • 2015年5月,于深圳发起第一个创业项目涩色,该项目主要解决夜店陌生人社交的闭塞问题,通过在夜店桌与桌之间植入LBS强定位设备的方式,让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附近座位陌生人的社交信息,提升桌与桌之间破冰匹配效率,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后来项目因资金链的问题没有继续
  • 在第一个项目失败后,蔡狄参加和调研了大量的线下音乐节、LiveHouse等青年文化活动,通过与用户深度接触之后,将第二次创业项目的核心目标人群指向最年轻最潮流的这一群体
  • 2016年8月,积目iOS正式版上线, 设定的目标是想打造一个青年文化领域的社交App,建立O2O社交服务体系,早期是让用户基于共同的兴趣从线上匹配,匹配成功后由系统推荐相关活动,再到线下完成共同目的为闭环,以加固社交关系来沉淀用户。线下环节则是通过与品牌合作、主办潮流派对或青年活动,例如与国内知名音乐厂牌方(如草莓音乐节)建立合作关系,进而拓展其他活动主办方。最多的时候一年要做2000到3000场活动,从线下抓取了很多精准用户

所以不难理解积目为何会形成与其他产品完全不同的气质,从将各类小众兴趣列为兴趣项就可见一斑。早期通过非常垂直媒体宣传、举办潮流文化和街头活动吸引相同价值观的用户,将产业资源和兴趣圈层打通,再到用户之间自传播沉淀为中、头部优质的种子用户。

探探关注的人怎么不见了,个维度(13)

图①为社区“推荐”页;图②③为社区“地区”页;图③为动态详情页;图④为个人主页

但是探探和积目的社区都会有个明显的问题,社区互动性差,(特别是积目)社区中推荐靠前的内容多以获得他人的认同感以及满足个人虚荣心、展示欲、博关注为重点的内容,单向评论居多缺少互动性,另外推荐内容基本与用户兴趣不相关,推荐机制更多存在随机成分。

从去年10月份被映客收购至今,并未明显看到相关匹配或推荐功能、策略和算法有比较大的提升。

社区如果仅仅只是用于多一个用户曝光的途径,而缺少关键的互动,就不足以建立有效的闭环,形成一个在平台上独立的功能产品。陌生人之间破冰如果单靠个人的“找话题/尬聊”能力很难维持长久的关系,从而产生很多“一次性”浪费,好的社区应该更像是一个能承载用户的兴趣、生活动态以及个人名片(多维度展示)的场所,为用户之间破冰提供更有指导性方向的话题。(比如我通过soul的“灵魂匹配”匹配到一个用户,点进去她的主页后发现她最近看了调音师这部电影,刚好我也看过这部电影,我们之间就有了共同话题,可以就此展开交流)


四、小结

陌生人社交难逃低俗怪圈,流量和商业利益诱惑下,容易打擦边球,特别是在2019年,因为社区管理的敏感问题被下架或约谈的App有很多。

近期行业内也揭露了一起恶性事件,soul运营合伙人李某为打击竞品uki,故意设局制造违规内容,以此举报来打压同行,导致uki被下架近四个多月,产品注册用户量出现断崖下降,造成公司运营停顿。

由此可见,陌生人社交行业竞争激烈,都在为了抢占市场,想尽办法争夺市场份额。据相关报道,soul前员工爆料其实恶意举报对手的想法,在2018年就有了,而此次恶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则是2019年6月soul被下架之后,担心竞争对手趁机赶上,抢去流量,才真正实施的。也突显了陌生人社交赛道上各家的焦虑,只有“活命”才是首要的目标,有时候牺牲一些商业价值,产品坚持合规化才能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利益。

(2/3)本篇结束,下一篇可在我的文章列表中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