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软件下载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

首页教程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更新时间:2023-06-06 01:52:34

文|OK呀在线早教(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消防员们公布了一系列熊孩子花样作死,卡在各种奇怪地方的图片。看完不禁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熊孩子们无“孔”不入,总能在你想不到的地方被卡,着实累坏了消防员蜀黍。

比如下面这位4岁的小家伙,钻进洗衣机里玩,结果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身材,卡在甩干桶里出不来了。还好消防员蜀黍用了切割机进行分割,小心翼翼地把小家伙给救了出来。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1)

洗衣机还是比较正常的物件,熊孩子们还经常被奇怪的东西卡住。

比如锅盖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2)

蒸笼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3)

痰盂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4)

八宝粥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5)

编钟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6)

以及...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7)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熊孩子卡不了的缝。

孔洞、缝隙似乎对孩子有着天生的吸引力,这里钻一下,那里钻一下,玩得那叫一个乐此不疲。为什么孩子那么爱钻洞呢?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孩子喜欢钻洞可能和空间敏感期有关。当孩子位于空间敏感期时,他对空间这个概念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认知,来完成对空间概念的建设。在一个很大很开阔的空间里,孩子很难去感受空间的大小、里外,还容易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害怕。

可是这些孔洞形成的小空间,却非常适合孩子们去了解空间。把手指伸进一个个洞里,他能知道这个洞深一些,那个洞浅一些;用身体去试探缝隙,他会感知这个宽一些,那个窄一些。而那些小孔里的秘密也吸引这孩子把头伸进去一探究竟,看看里头到底隐藏了什么。在这样的反复探索中,孩子们的空间认知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8)

孩子会爬之后,空间敏感期便开始了,它持续的时间很长,可以持续到孩子6岁甚至更久的时间。孩子们在这段时间,除了喜欢钻洞,还很喜欢扔东西,爬上爬下。如果说钻洞是让孩子体验里外的概念,那么扔东西,到处上爬下爬则更多是一种垂直空间概念,让孩子能感受空间总的高低。

所以,孩子喜欢钻洞并不是一个愚蠢的行为。相反这个时期正是培养他们空间思维能力的好时机。作为家长,与其一味制止,不允许他们钻洞,不妨妙用生活中的工具,既释放孩子对探索空间的热情,又能趁机培养能力。

把生活用品当玩具

生活里处处都可以制造游戏。喝完的易拉罐、矿泉水瓶、饮料瓶等收集起来,就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高低的游戏。吃饭的小碗,盛汤的大碗,盛菜的碟子里装满水,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容量大小和水的深浅的魅力。

我的姐姐还用废弃的纸箱给自家的小宝贝做了个小火车。打开门,小家伙就可以钻进去,往车身方向跑,感知车身的宽窄和深浅。从门里钻出来,他又能感知到里外的变化。这个小火车让小宝贝玩得不亦乐乎,一度成为他最爱的玩具。

生活即是教育,存着一颗洞察世界的心,就能帮娃找出更多有趣的探索世界的方式。

空间的探索别总停在家里

在家里,孩子每天能见到的就是那些家具,能接触到的高低、深浅 、大小感知也很局限。多带孩子出去逛逛,在公园里,我们可以比较草堆,花朵,树木的高低;在商场里,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玩那些攀爬游戏,去体验更多物品的高低、深浅、里外;漫步在路上,我们还可以比较路灯的高低,道路的宽窄,让孩子的空间思维散发到更广阔的世界里。

不是什么缝隙都可以钻的,网友(9)

引导孩子说出空间概念

孩子在探索中,脑海里已经慢慢有了空间的概念。但很重要的一环,是让孩子去学会用语言来表达空间。家长可以用一些知识卡片来给孩子进行初步概念的认知,树木高,草丛低,桌子高,椅子低,图片和文字一起引导,帮助孩子在语言体系中建立自己的空间概念。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你也可以去问问他,你现在在哪里啊?

引导他说出我在桌子下,我在火车里,我在火车外这些话,让孩子把脑海里的空间感觉和实际的语言符号进行挂钩。

当然,除了帮孩子对空间的热情找到一个宣泄口,平时我们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孔洞、缝隙都可以随便钻,不是所有的高度都可以随便跳。戏精一些,在家里扮演一些被卡住的场景,让孩子知道随便钻洞还给身体带来伤害。和孩子一起玩跳高高的游戏,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知道超过一定的高度,对自己会带来伤害,要保持警惕。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被卡的情况,一定不要去硬扯,安抚好孩子,让孩子不要随便挣扎,防止受伤,及时寻求消防部分的求助,千万不要盲目施救。

————————————————

我是OK呀在线早教,专注0-8岁孩子早期教育,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软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