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软件下载

qq状态隐身怎么不见了(QQ)

首页教程qq状态隐身怎么不见了更新时间:2023-06-08 10:43:33

2019年,距QQ的诞生已有整整20年了。遥想QQ 10年诞辰时,官方发起的10年感言活动反响热烈,如今20年了,网络上却一片沉寂。

qq状态隐身怎么不见了,QQ(1)

你好怀申

2009年,上海。从龙阳路坐磁浮到浦东机场只需要8分钟。一切手续完成之后,金色的阳光从航站楼巨大的玻璃墙照射进来,耳边不再是基站和控制器风扇的轰鸣,顿时感到无比地轻松。

拿出山寨iPhone 3GS,打开内置的QQ,伴随着熟悉的滴滴声,一个个卡通头像在闪烁着。其中有个好友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手机QQ?你好怀申(Fashion)”。

彼时,中国大地正在发生着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手机的全面普及。

联发科MTK平台的发布,将手机的主板与软件集成在了一起,大大降低了手机生产的门槛,使得普通厂商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只需采购MTK芯片及其配件便可批量生产出手机。

一时间山寨机大行其道,成功地把手机的价格拉低到了几百元的水平。并且,这些手机的功能极为强悍:超长待机,超大音量,触摸屏,广播电视,双卡双待,LED跑马灯,高像素相机等等,成功地把手机渗透到所有人群。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也初露端倪。诺基亚的塞班S60v3和S60v5这两个版本分别对应键盘手机和触屏手机,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

安卓系统,当时还叫Android,已经在科技新闻上频频出现,得到了越来越多手机厂商的支持。据说官方最早起的中文名叫:安致。

苹果已经发布了第三代手机:iPhone 3GS。这款手机完成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启蒙,后面的iPhone 4和iPhone 4S将在中国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个时候,手机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对于在上面安装APP实现其他功能的需求并不凸显。并且,每个月的流量包也就是几十兆的水平。

由于我当时对移动应用生态系统并没有多少概念,纯粹是垂涎于iPhone出色的颜值,就入手了一部外观和UI跟iPhone一模一样的山寨机。当然,这是一部内置了QQ等一系列常用功能的纯粹功能机。

因为功能机上QQ极为糟糕的用户体验,不久我就弃用了,换上了诺基亚的商务巅峰:E系列手机,喜好单手操作的我选择的型号是E52。

很快,这款智能机就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愉悦。可以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一手抓紧扶手,一手畅聊QQ,及其流畅。并且,通过OVI商店,还可以安装很多的音乐和游戏应用,出差时伴我度过了很多的寂寞时光。

qq状态隐身怎么不见了,QQ(2)

以前隐身怕人找,现在上线没人理

2011年,诺基亚总裁埃洛普公开指出,诺基亚已经身处“燃烧的平台”,这位通信巨人对塞班系统的放弃已成定局。

于此同时,HTC(昵称火腿肠)扛起安卓系统的大旗,开始引领一波新的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换机潮,逐渐完成了智能手机的市场启蒙。

不久之后,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曾经的QQ上,在线的人总是极少的,并且,在线的人总是对聊天充满着渴望。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线,但似乎对并聊天并没有什么兴趣。

这个发现很快在QQ好友那里也得到了证实,因为他的签名改成了:“以前隐身怕人找,现在上线没人理”。

这个现象,说明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开来了。由于手机随身携带,大家的QQ可以一直挂着,早已经实时在线了,因此是否在线已经不是需要着重考虑,大家对在线状态早已失去了敏感。

在2012年底,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指出:“腾讯QQ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

一些数据,将中国移动网络的危机曝光于公众面前。中国移动的统计数据显示:QQ和微信已经占用了中移动60%的信令资源,这意味着中国移动的网络已经严重负载,随时面临瘫痪的风险。

中移的上述困境,充分见证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迅猛之势。因为中移当时的数据主要还承载在2G网络之上,自然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信令消耗。随着3G的发展,这一问题才逐渐得到了解决。

QQ无疑是看到了用户从电脑向手机迁移以及实时在线的大势所趋,于是在2013年的手机QQ版本中取消了在线,隐身,离线这些状态。这一顺应潮流的改变却遭到了一片骂声,后来QQ迫于压力又恢复了这些在线状态。可见,挑战多年形成的用户习惯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情。

随着用户从电脑向手机的迁移,QQ推出QQ电话,可以显示好友的网络是3G还是Wifi,如果是Wifi就建议使用QQ网络电话。这说明在3G时代虽然可以支持网络电话,但一般用户的对于流量的消耗还是很敏感的。

无论如何,QQ已经融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实时在线是最重要的特征。

qq状态隐身怎么不见了,QQ(3)

加个微信吧

微信的诞生,其实是很早的:在2011年。

和QQ不同,它一出生就没有离线或者在线的区别,默认为实时在线。

在微信发布不久,由于语音消息的极度好奇,我第一时间开始体验,由于当时用微信的人还太少,很快就又索然无味了。

后来,随着“微信代收QQ消息”这一功能的推出,微信完成了用户从QQ到微信的迁移,开始飞速发展,很快超过了QQ,成功地为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微信在羽翼丰满之后,就开始和QQ进行领域切割,错位竞争。

首先,QQ发迹于电脑端,功能极为强大;而微信主攻移动端,电脑版功能简单,还必须微信扫码才能登录,仅仅是作为手机的延伸。

然后,QQ频繁上线各种各种新奇有趣的新功能,目标重新定位为年轻人;而微信则对新功能极为克制,追求大多数人的稳定用户体验,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水和电。

腾讯的2017年财报中指出,QQ在年龄为21岁或以下用户的手机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并且每个用户使用时间亦增加,表明QQ在年轻用户中有较高黏度。

QQ看点中21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超过50%,QQ兴趣部落年轻活跃用户超八成。

这些数据均说明QQ的用户越来越年轻化,这也与QQ针对年轻人推出的一系列新功能有关。虽然老用户正在远离QQ,但年轻人又重新喜欢上了QQ。

然而对于我这样Q龄的20年的老用户,QQ的存在感却越来越低。QQ存在的意义,仅仅变成了一种怀旧情怀。

偶尔打开,发现上面好友的昵称已经变得陌生,QQ空间最近的更新停留在在2014年,说说最近的更新定格在2015年。好友动态里依然活跃的,只有勤奋的微商了。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需要后续联系时,如果是当面,总是习惯说:“加个微信吧”。这句话,总是听起来似曾相识。是的,曾经我们的说法是:留个电话吧,或者:你QQ号是多少?

这些转变,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见证,是一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见证,也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最好见证。

qq状态隐身怎么不见了,QQ(4)

——END

来源:无线深海


,
软件推荐